我国各地正积极推产业自动化政策
发布时间:2023-03-16 作者: 次数:1131次
当今,自动化领域最被人们所熟知的设备就属机器人了,它在现今自动化生产线中最为直接的生产参与者之一,是生产一线执行者。如今,我国浙江、江苏、重庆等地都在积极制定产业政策,促进机器人良好发展。
浙江制造业加快推进自动化省政府拟五千亿加快机器人应用
2012年,浙江省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3685家,资产总计达20050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全省规上工业总资产的36.5%;规上工业总产值19723亿元,完成销售产值190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5.9%,产业规模居江苏、广东、山东之后列全国第4位;实现增加值3554亿元,增长6.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6%;完成投资2518亿元,增长15.6%,占制造业投资的47.3%。
浙江省不断推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培育发展了一批民营企业活跃、产业特色明显、配套较为完备的装备制造基地,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高端产品、重点企业和优势行业。船舶制造、电子元器件、轴承、数控机床、纺织服装机械、包装机械等装备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数控机床、空分设备、工业汽轮机、电除尘设备、余热发电锅炉、DCS控制系统、塑料机械等已为国内重大工程配套或替代进口。
早前,政府对机器换人的政策激励不够,针对性也不够,以及企业对现有的相关优惠措施知之不多等也是阻碍机器换人的因素。调查透露,企业最希望政府采取的激励政策中,高达81.3%的企业希望“按照购买机器设备费用,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69.7%的企业希望“按照自主研发设备投资额,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
目前,从浙江省经信委获悉,在招工难、用工贵的倒逼下,浙江率先实施机器换人工程,计划在未来5年,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机器换人投资,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江苏全力发展机器人分享自动化装备市场
当前工业自动化生产浪潮之下,工业机器人正迎来庞大产业市场有待开发。江苏作为装备制造重点地区之一,正在大力推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改善地区装备经济构成。
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16万台,而中国机器人的产值仅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9.6%,目前中国的机器人市场,更是80%由跨国公司占有。业内统计指出,中国正在服役的机器人已占全球总量的8%左右,未来几年中国市场的机器人需求总量将在3.5万台左右,占全球比重16.9%。面对机器人产业诱人的大蛋糕,江苏各地都行动了起来,机器人企业、机器人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2013年10月,江苏省经信委确定4个全省工业经济质量攻关重点课题中就包含工业机器人产品。目前,江苏已在南京、苏州、常州、徐州等地拥有多个机器人产业集聚地,配套体系完善,但整机产品与辽宁、广东相比尚有差距,此次攻关旨在增强龙头企业的设计研发和集成制造能力,通过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带动工业经济转型。与此同时,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江苏南京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南京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除了在麒麟建设了“机器人产业园”并正式成立了由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院士领衔的“南京机器人研究院”之外,南京市还将打造江宁、六合、高淳三个“机器人产业基地”。到2020年,南京将成为全球知名、国内领先、优势突出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基地。
重庆紧抓自动化机遇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在打造全国“机器人之都”的战略目标下,两江新区作为重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承接区域,已在水土高新园规划了占地2平方公里,集机器人整机总装总成及关键部件制造区、成果孵化转让平台、研发检测公共平台、人才教育培训平台、金融租赁支持平台、展示运营维护平台“1区5平台”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园。
该产业园将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依托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智力支撑、平台支撑和产业基地支撑,构建国家标准、标定、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孵化平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首先发展制造环境下作业的工业机器人,逐步发展仓储、搬运等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机器人,伺机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医用机器人等的特种机器人,最终形成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群。
未来5年,项目将完成总投资近36亿,实现产出达204亿。同时,10月底,重庆市政府发布《指导意见》,拟定目标:到2015年,重庆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初步形成集聚检测设计平台、系统集成、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的综合产业集群,机器人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到2020年,重庆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机器人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